7月30日,记者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景区时,看到了一片热闹景象。只有在景区低洼处,写着“汛期后修复施工中”的商铺,以及店内空荡荡、店外还留有洪水水位印记的便利店还在提醒人们,这里刚刚经历过一次洪水。
7月12日19时,嘉陵江今年入汛以来的首次洪峰过境重庆中心城区,磁器口段最高水位181.48米。
由于紧靠嘉陵江且地势较低,在汛期,磁器口街道常遭洪峰侵袭。为了更好地守护沿江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依托重庆数字气象“四天”系统(“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御天·智慧防灾系统”),联合研发了“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该系统由气象部门牵头,集成来自12个部门的雨量、水位、涝情、实时交通路况等41类数据,形成流域洪涝、城市内涝两大数字应用场景,可精准推演洪峰淹没范围,智能生成撤离方案,自动生成并发送撤离指令,实时查看受灾现场图像,实现防汛全流程闭环处置,将指挥调度时间减少50%。
“我们根据‘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给出的信息,在洪水到来的前一天把所有的摊位和物资全部转移完毕。得知水位可能达181米后,我们就对可能受影响地区的人群和商铺进行监控,并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向4.6万余人发送了预警信息。”磁器口街道应急管理岗负责人胡海军说。
8月8日,重庆市气象台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天资·智能预报系统”发布预警信号。图/郭若水
“‘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使得防汛决策指挥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和扁平化,推动防汛工作从过去的‘被动抢险’转变为现在的‘主动防灾’,有力提升区域现代化治理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强的保障。”沙坪坝区副区长赵祺说。
“今年汛期到来前,‘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已正式在重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上线运行,让‘治水’成为‘智水’,同时推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更加完善。”沙坪坝区气象局副局长龙显琼说。
而这,只是气象部门助力“山城”重庆“以数治城”众多实践案例中的一个。
落实中国气象局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重庆建设的部署,市气象局按照统一“云架构”、统一“云计算”、统一大数据、统一“云+端”、统一“云管理”的总体框架,着力推进重庆数字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建成重庆数字气象“四天”系统。
其中,“天枢·智能探测系统”集数算一体,可实现气象观测“一云统管”,为预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夯实“信息支柱”。“天资·智能预报系统”除了可以生成天气预报以外,依托分类强对流预警技术,还能在临近时刻发布极端气象警报。“知天·智慧服务系统”面向能源、公路交通、航运、旅游等行业领域,推出1公里至2.5公里分辨率的60余种影响预报及风险预警格点化产品,可向重点行业分区分类分级推送服务产品。“御天·智慧防灾系统”依托电子围栏技术,在1秒内可同时向3000个手机号发送预警信息。
“以‘四天’系统为业务载体,我们对市、区、县气象业务进行进一步集约化、一体化管理,也优化了部门内外的业务协同流程。”市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廖向花说。
如今,“四天”系统已成为重庆这座超大城市防灾减灾重要信息传输和调度指挥网上的关键一环。市气象局还推动基于“四天”系统打造的“数字气象”平台进入数字重庆建设重大应用“一本账”,融入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1个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3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6大应用系统、1个一体化基层智治体系),接入市委、市政府值班室和20余个市级部门,并对市内相关部门单位开放。
记者走进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只见巨大的屏幕上,从中心驾驶舱界面进入“数字气象”平台后,便能查询全市最新降水实况和精细化预报预警。
在今年7月的强降水应对过程中,“四天”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11日4时,丰都县近40条河流拉响“超警戒洪水”的警报。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许明寺镇梨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徐华立刻组织网格管理人员挨家挨户唤醒村民,进行紧急疏散。截至11日14时,许明寺镇多处出现山体滑坡,梨园村12户共计27名村民被提前转移至安全地带。
“接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号后,我们马上上报政府,安排执勤人员对内涝点进行巡查。”大足区龙水镇应急办工作人员彭应全说。在本次降水过程中,大足区气象部门通过预警平台向应急处置人员发送短信15条,覆盖15万人次,助力提前转移群众300余人。
在气象部门的推动下,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的数字化治理,在重庆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