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南气候
人工影响天气——抗灾防旱的有效手段
来源: 海南气候 发布时间: 2015-05-21

      干旱、洪水、大风、冰雹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气象灾害。现代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是在美国科学家兰米尔的领导下开始的。1946年11月13日,谢弗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雪消云试验。此后世界各地相继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工作,干冰和碘化银成了主要的催化剂。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着与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斗争的悠久历史,人们利用土火炮防雹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但我国真正有科学依据的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工作是于1958年首先由吉林省结合抗旱斗争开展起来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我国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已成为气象工作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项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包括许多内容,目前国内广泛开展的主要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和人工消雾,其方法简述如下:

       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又分为人工影响冷云增加和人工影响暖云增加降水。冷云增加降水所采技术方法主要为利用飞机携带冷云催化剂(碘化银、干冰、液氮等)或发射人工增雨离炮炮弹。在低于-3℃层且有过冷水的区域进行催化,使其增加降水。我国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工作者通过10多年对我国北方层状云人工催化冷云降水的研究表明,其平均增雨效率在20%左右。人工影响暖云增加降水多采用飞机携带暖云催化剂(盐粉、尿素等)在云中高于0℃层区域进行催化,由于暖云催化剂粒子的尺度要求比冷云催化剂高得多,所以暖云催化剂用量要高于冷云催化剂104~106倍。一般飞机作业一架次需携带上千公斤暖云催化剂。

       人工防雹:人工防雹是指用人工方法使冰雹云不降雹,或者减弱降雹强度。目前国内广泛开展的防雹作业是利用口径37毫米高射炮,直接将装有碘化银的炮弹送入冰雹云的冰雹生长区爆炸,人为的增加雹胚的数量,由于这些众多的雹胚在冰雹形成的区域会争食云中的有限水量,使它们大多数不能长到冰雹的尺寸,从而限制冰雹生长,达到人工防雹的目的。

      人工消雾:人工消除局地过冷雾通常采用丙烷、干冰、碘化银或液氮等催化荆,播撒于雾中,产生冰晶,使大量过冷雾滴聚集到水晶上,冰晶靠消耗雾滴长大并下落到地面,从而改善能见度。人工消除局地暖雾主要采用向雾中播撒吸湿性粒子,如盐粉、氯化钙溶液、尿素等,使其吸收雾中水汽,从而改善能见度。利用动力法、加热法消除暖雾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旱防灾的手段,受到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和欢迎。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科学应用技术,必须大力加强这项工作的科学研究才能使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并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